山区技工院校教师教研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以河源某技师学院为例
刘燕婷,郭秀梅
摘要:教、研、训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学习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除了需要内生动力外,也需要外部培训为其提供可能。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从培训频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困惑及培训建议等方面分析山区技工院校教师教研培训的需求现状。结果显示:教师的教研培训需求较强,课题申报与教学研究方面尤为突显,案例实践是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据此,提出加强教研培训的相关建议,以实现培训实效最大化。
关键词:教研培训,需求调查,山区技工院校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教研培训是根据教学及教研过程中反映出来或可能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知识技能的补充与提高[1]。目前,山区技工院校的教研培训尚未形成体系,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范围狭窄,培训内容零散,这将不利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鉴于职称需要,近年来,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教研成果数量增加。然而,优秀教研成果、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较多地集中在小部分教师,换言之,大部分教师普遍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外部教研生态环境不佳,即各级教研机构、技工院校为山区教师提供的教研培训较少,学员数量受限,不能普及大部分教师;另一方面在于山区教师自身的教研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教研能力不高。为了构建完善的山区教研培训体系,必须进行教师教研培训需求分析,因此,笔者以河源某技师学院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星向河源某技师学院教师发布问卷,收集数据。本次共收到167份有效问卷,接近该院教师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统计
图1和表1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男教师占31.74%,女教师占68.26%。从各系占比显示,该院8个系部和部分行政人员=参与了本次调查,基本能反映我院教室教研培训现状。其中,艺术设计系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最多,占19.76%,电气应用系和公共教育系次之,分别占15.57%和13.77%,旅游服务系和信息技术系占比一样,为11.38%,占比较少的系部有汽车技术系、经济贸易系和机电制造系,占比分别为8.38%、8.38%和7.78%,有3.59%的教师为学院行政管理人员。
图1 参与调查的性别比例
表1 参与调查的各系比例
(二)教研培训需求分析
1.教师的教研培训需求较强
图2显示,希望一个月开展一次教研培训的教师占37.72%,半学期一次占34.13%,换言之,三分之二的教师愿意在开学后两至三周内接受1~2次教研培训,另外,22.75%的教师希望一个学期有一次教研培训。
“多培训,多分享”
“多安排专业培训”
“多方面开展教研活动”
“多开展教研活动,调动教师积极性”
“多开展培训,请专家来,或去外面看看大世界”
“多组织培训”
“多举办一些培训活动”
这体现了教师的教研培训需求较强,学校应在一个学期举办2~4次左右的教研培训以满足教师需求。
图2 您希望多长时间开展一次教研培训?
此外,从教师培训建议可知,有专业针对性的培训需求明显,希望能提供更具有专业特点、符合专业发展的培训。
“建议组织各专业学习本专业一些新型技术!”
“教研工作不能一概而论,专业之间的差异化很多,针对专业开展教研工作。”
“希望得到同专业的专家指导”
“希望有针对性的指导”
“因教施援”
“针对不同的专业尽量不以偏概全”
2.教研培训内容需求多样
(1)课题申报培训需求最强
图3显示,教师对课题申报的教研培训需求最强,占25.75%。自2013年,该学院的第一个市级课题成功申报并结题,学院课题工作不断推进,课题数量逐步增加,目前为止,该学院共立项18项,结题5项;另外,职称评审将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作为一项教研科研业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然而,大部分教师对于课题研究“望而却步”,不懂如何开展。
“多进行课题方面的指导”
“有课题时可以请需要的老师培训课题相关内容!”
“现在中国职协的课题不能申报,除了社科联的课题,还有什么部门可以申报课题呢”
“希望能有课题选题方面的指导”
“课题方面得到有效指导”
(2)教学研究培训需求次之
作为教师,教学是重要方面,23.35%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得到培训,了解当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师建议如下:
“多点开展上传好的教研开学资源”
“多组织高质量科学研究,提高档次”
“建议多组织一些有利于专业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专题培训”
“希望多一些实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希望针对一体化教学设计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培训”
“学校多点提供学习的机会,有利教学的使用”
“组织与职业提升相关的培训”
(3)项目开发和教研资源培训需求相当
图4显示,仅次于课题申报与教学研究培训的是项目开发和教研资源,分别占18.56%和16.77%。项目开发包括教材开发、软件开发、资源库开发、课程开发等,对于教师而言,难度较大,应邀请更具权威的专家开展培训。在教研资源方面,教师希望能以分享的方式获得,教师建议如下:
“提供多样性的培训资源”
“多点开展上传好的教研开学资源”
“多分享资源”
“希望有更多的教研资源分享”
“一如既往多提供教研类比赛信息,分享教研资源等,兼顾不同专业”
(4)论文撰写培训与其它培训需求不容忽视
笔者在审阅教师论文时,发现教师的论文撰写水平不高,常出现选题大、内容空洞、格式不规范等问题,教师自身也体会到缺乏专业指导的写作困难。论文是教师教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其培训需求不容忽视。此外,其他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公开课、微课、课件、家校结合、学生学习动力等源于教学的教研培训亦需兼顾。
图3 您最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教研培训?
4.案例实践培训形式独占半壁江山
图4显示,52.1%的教师希望以案例实践的形式开展教研培训,典型的案例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从案例中获得经验与启示。培训班形式仅次于案例实践,占24.55%,培训班人数要控制在30人以内,以便受训教师与培训教师、其他受训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经验分享会的培训形式占11.98%,这适合更小范围的交流。教师对传统的大型讲座和现代的网络直播形式并不太接受,所占比例较少,分别是5.99%和4.19%。
“组织与职业提升相关的培训”
“组织老师间交流教研经验”
“充分利用好每周教研会,集中培训学习,经验案例分享!”
“多点让专业的专家来我校针对性的演讲教导”
“多举行专题培训会,推行好的经验和方法”
“多组织私下教研小组的活动”
“多开展培训,请专家来,或去外面看看大世界”
“让更多优秀教师把在教育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与大家分享”
“多提供外出学习兄弟学院经验”
“多邀请优秀的老师上示范课(不局限于本校,在周边学校也用学习的机会)”
图4 您最希望以什么形式开展教研培训?
5.论文选题、框架与研究方法成教师最大困惑
由图5显示,约半数教师在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方面遇到困惑,这三部分是论文的基本组成,换言之,教师对于如何撰写论文的了解较少。目前,如前所述,教师在撰写的论文时呈现出的问题,原因在于教师在选题、框架和研究方法方面了解不够,文献阅读量少,缺乏培训指导。在论文发表、文献资源下载方面存在困惑的教师占约四分之一,对于论文发表要求不高的教师大多通过市场中介发表,文献资源下载途径增加,如在淘宝买一个知网账号即可任意下载文献。17.96%教师认为论文格式规范是困惑,如摘要、关键词、多级标题序号、参考文献格式、语言等,从基本的格式便可判断论文的质量。
图5 在论文撰写方面,您在以下哪些方面遇到困惑?
四、结论与教研培训建议
从以上调查可知山区教师教研培训需求强,青睐于案例实践的培训形式,希望在课题、教学方面得到更多的培训,论文撰写方面的基本功需要加强。因此,在开展教研培训时需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培训频率、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以达到培训实效最大化。
(一)定期开展教研培训,丰富教研培训形式
定期开展教研培训十分必要,每学期学校至少开展2-4次教研培训。案例实践,即行动导向的教师教研培训,主张在培训中习得教研、在教研中优化培训,以及在实践情境中,让教师动手实践、协同合作中建构自身经验与知识体系[2]。因此,教师培训形式应以案例实践为主,如某校的一体化教改成功案例、某个专业的快速发展等。30人以下的培训班主要面向对某一教研内容开展的培训班,如:论文撰写或课题研究培训班,分为基本规范、选题、框架构建、申报流程、研究方法等。经验分享也可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以轻松、自由的环境分享经验。最后辅以1-2次校外专家的大型讲座。
(二)以校本教研培训为主导,穿插校外学习交流
校本教研作为教师发展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其教研内容必须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现场,教研的成果也应该直接应用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3]。换言之,作为校本教研主体,教师研究的问题离不开日常教学,通过研究寻找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成果再应用于实际,经过多次的反思与验证,形成最终方案。因此,学校应注重校本教研培训,建立校本教研培训体系,以问题驱动教师从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同时,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安排教师到校外学习交流,从而为更好地解决校本问题提供经验参考。
(三)抓好基础教研培训质量,夯实教师教研根基
山区教师在论文撰写与课题研究方面十分薄弱,有内生原因和外部原因。内生原因是教师尚未形成了解论文和课题基本构成要素、写作规范、研究流程的自觉意识,过度依赖外部为其提供条件。外部原因是教研部门较少或甚至没有开展基础教研培训,即为教师提供途径。内生原因与外部原因的共同影响下,教师的研究成果质量低。近年来,在职称评审的驱动下,部分教师开始主动了解研究的基本知识。作为教研负责部门,应该多提供基础教研培训,如论文的格式、课题类型、研究方法、文献下载等培训,夯实教师教研根基。
(四)组建校内教研骨干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有一批具有很强教研意识的教师,包括校内教研责任部门的教师、已通过副高级职称评审的教师、教研组长、教研骨干,其有一定的研究思路、研究方面,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了较多的教研成果,并转化教研成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部分教师可组建成教研骨干团队,发挥其示范引领的作用,更有针对性地扩大培训对象。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共同组成教研小团队,开展基于情景、问题、经验、实践的“小课题”研究。
(五)制定教研培训评价与激励政策,保障教师参培积极性
教研培训包括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两个群体,对双方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一方面促进培训教师将自身的教研知识与技能讲授给受训教师,另一方面促进受训教师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借鉴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的“柯氏四层次模型”和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 培训评价模型[4],初步建立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的评价框架,见表2。
表2 教研培训评价框架
评价对象 | 评价主体 | 评价项目 | 评价方式 |
培训教师 | 自我评价 受训教师评价 第三方教研评价 | 培训背景 | 座谈 |
培训方案 | 检查、信息反馈 | ||
培训过程 | 督导 | ||
培训结果 | 问卷、座谈 | ||
受训教师 | 自我评价 培训教师评价 第三方评价 | 培训满意度 | 量化评分 |
教研能力的提高程度 | 问卷、座谈 | ||
培训收获的应用程度 | 座谈 | ||
教研成果质量 | 业绩 |
根据综合三方的评价结果,给予培训效果好的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荣誉、绩效等奖励,以激励双方的培训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结语
山区技工院校教师受地域、培训师资、培训政策等外部条件影响,在教研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国家对研究型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以及各种教研业绩的驱动下,教师自觉教研的意识逐步加强,从校内到校外搭建教研培训平台,以实现教师的教、研、训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李维明. 聚焦课标实施难点,精准展开教研培训[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0):13.
[2] 王光雄,陈亮,陈恩伦. 培训与教研并进式的乡村教师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119-121.
[3]赵敏,蔺海沣. 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从“共存”走向“共生”[J].教育研究,2016(12):112-119.
[4]赵宝术,曹晔,刘永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建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50-55.